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孩子,有人打你,你要打他!

   日期:2025-01-30     来源:www.chuenon.com    浏览:346    
文章简介:当孩子告诉你,其他人打了他时,你会如何教他?教他告诉老师?还是教他委曲求全?这位爸爸告诉大家:打回去,被欺负要有反击。或许,你不认可他的看法,或许,你有更好的方法。

当孩子告诉你,其他人打了他时,你会如何教他?教他告诉老师?还是教他委曲求全?这位爸爸告诉大家:打回去,被欺负要有反击。或许,你不认可他的看法,或许,你有更好的方法。但无论怎么样,大家都要教会孩子怎么样保护自己。

“父亲,今天,王小红又打我了!”

“啊,如何又打你了?!那她今天为何打你呢?”

“我玩积木,她也要玩,我不给她,她就打我。”

“哪个先拿到积木的?”

“我先拿到的。我已经拿在手上玩了,她来抢,我不给她,她就打我。”

“她打你,你如何解决的?”

“她打我,我就哭了。然后,老师来了,我就告诉老师了。”

“老师如何处置的?”

“老师批评她,不许她再打人……”

“那你目前难过吗?”

“难过!老师批评她,她也不改,她老打人。”

这算是弄清了事情的原委,接着帮助她辨清是非对错。

“你们两个这个事情,是哪个不对?”

“是她不对!是她抢我积木玩,先动手打人的。”

“好,她不对,那你需不需要报告给老师?”

“要!遇见麻烦找老师……”

“老师了解后,有没批评她?”

“老师批评她了!可是,可是她不听,过一会儿她又打我,我心里非常难过。”

“你心里难过,你想如何解决才能不难过?”

阿淘不言语了,不了解如何解决才好。

那时候她太小了,她的生活里还是首次遇见如此的麻烦。说到这里,算是辨明了是非对错,下面进入解决问题阶段。

有人打你,你要立即还手

“那她打人,是否应该打她?”

“该打!”

“她该打,那哪个去打她?”

阿淘又不言语了。至此,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:

“好,父亲告诉你:她再打你,你就打她。她打你,你要当时、立即就还手,如此她就不敢再打你。

她打你的时候,你不要先哭,不要等哭完了再还手,也不要等老师来了再还手。由于错过了机会你再去打她,总是大伙只看到你打她,就会以为你先动手的。

她打过来,你要立即打过去。她踢你一脚,你立即还她一脚。另外,这种两个孩子之间的小事情,也不要去报告老师。孩子打闹,让老师处置,老师也只能批评她几句,安慰你几句,解决不了你两个的矛盾。

所以,不要依靠老师,也不要依靠爸爸妈妈,要依赖你一个人去解决两个人之间的矛盾。”

阿淘吃惊地看着我,继而又哭起来,眼泪汪汪地说:“父亲,我不敢。”

我笑起来,对阿淘说:“来!父亲跟你先训练训练。你敢不敢给父亲一拳?我给你一拳,你还我一拳;我踢你一脚,你再还我一脚……”如此拳来脚往,我陪她训练了个把月,一直到她可以条件反射般地反应才停手。从那将来,阿淘被同伴欺负到哭的事情也少了。

当然,没什么方法可以一劳永逸,这种以眼还眼、以牙还牙的方法,也只有在双方力量相当、在保证人身安全的首要条件下才能用。所以,在平常的生活里,父母还要跟孩子渗透各种自我保护方法。

譬如,当遇见力量悬殊的对手时,孩子就不可以“硬碰硬”,而需要另外探寻各种各样适合的方法。无论怎么样,最重要考虑的一直保证自己不受伤,另外要告诉孩子,自己不可以解决的问题,必须要向大人求救。

大人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

阿淘四年级时,写过一则小练笔《恶作剧》,从中可以窥见她与同学间那种既相争又友爱的同伴关系:

平常与同学恶作剧一下,也是挺好玩的。有一次,我从外面回来,计划抄黑板上的作业,就顺便借邱宗乾桌子一角抄。邱宗乾装作捡橡皮的样子,趁我不注意,顺手把我的鞋带解了,我哭笑不能,想去解他鞋带,没解成。我就叫他让开,让我坐到我的座位上去。

进来之后,我就顺势往墙上一倚,邱宗乾要坐下来,我心生一计,说时迟,那时快,我在邱宗乾屁股刚要坐上板凳的那一瞬间,脚在他椅子上用力一蹬,“嘭!”邱宗乾坐到了地上。我大笑一番,邱宗乾没生气,说了声:“我嘈!”我说:“哪个叫你解我鞋带呢,恶有恶报哦。”

或许有人不认可我这种做法,觉得这是教孩子用暴力。我有个好朋友也曾为此纠结,她先生要教孩子“以暴抗暴”,她要教孩子“文明礼貌”,闹了不少有趣的建议。有一次大家说到这事,我表示支持她先生,并把理由说给她听,她说:“这下想通了。”

多大岁数的孩子子能有哪些暴力呢?有孩子推你,你还手推他,有孩子踢你,你还踢之,伤不了的。

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跑,总之要回击。有人侵犯你,你不还手,委曲求全,孩子子就容易陷入不安和郁闷的境地。

假如遭到侵犯,或者遭到冒犯,当时当地就予以还击,既能够凭实力与同伴打造平等的关系,又在当下就宣泄了坏情绪,保证心理健康。

爸爸妈妈不可能伴随孩子一辈子,老师不可能时刻在孩子身边,孩子子遭遇人际方面的麻烦,早晚得自己去应付。

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大人对孩子最好的保护,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